联系方式
搬起石头砸烂自己脚!欧洲哭诉:中国“卡脖子”炮弹大幅减产
时间: 2024-07-19 12:21:57 | 作者: 行业动态
这回轮到中国“卡脖子”了?长期抹黑中国的欧洲,这次输惨了。正在紧锣密鼓为乌克兰生产炮弹的欧洲,猛地发现一些关键原料被中国“卡脖子”,有些欧洲军火商正在抢囤中国的棉花,有人已经囤了三年库存。
这里说的中国棉花,其实是指硝化棉,也就是纤维素硝酸酯,主要使用在在炮弹领域,用来制备发射药。1832年法国科学家布拉孔诺用浓硝酸浸泡木材和棉花首次制备出了硝化纤维素,命名为“木炸药”。1845年瑞士科学家通过将棉纤维浸入浓硫酸和硝酸进行硝化,发明了硝化棉这种燃爆速度略高于物质。最后法国工程师保罗·维耶尔使用乙醇或进行溶解,加入一部分稳定剂,最后进行干燥硬化,就得到了化学性质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硝化棉火药。
随后在各国化工专家的不懈努力改进下,以硝化棉为基础制备的无烟火药和新式炸药促成了军事火炸药体系的历史性跨越。
炮弹的发射药,包括单基,双基和三基药。单基发射药就是纯的硝化棉,双基发射药是在硝化棉基础上加入特殊的比例的油,使硝化棉火药的燃爆速度更快,推进力量更大。三基发射药再加入别的成分,例如比例不等的烈性硝基胍原料,使得硝化棉发射药的燃烧更为充分,更为快速,达到了现代化高压滑膛火炮的要求,这就是“三基发射药”,但是基底都是硝化棉。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硝化棉生产国,以及最重要的出口国。中国具有世界第一的硝化棉产能,而且垄断了世界硝化棉贸易很大份额。例如我国的四川北方硝棉公司,不仅是全国第一大硝棉制品生产厂商,而且还是全球第一大硝棉制品生产商。
这事最早是今年3月份被法国人曝出来的,法国军方的一份报告中提到,由于中国在数个月之前“意外地中断”了对一种重要火药原料的供应,导致法国弹药厂的生产陷入困境。不只是法国,整个欧洲的炮弹生产都因为这种来自中国的特殊原料的断供而导致炮弹大幅度减产。
欧洲原本可以自产一部分硝化棉,然后还有一部分需要从中国进口。然后老欧洲他们搞了一个新疆棉制裁,把自己的脚砸烂了。由于新疆和新疆棉花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恶毒攻击和制裁,含有新疆棉花的硝化棉制品都无法出口欧洲。
硝化棉的关键不是新疆长绒棉,而是完整的成本合适的生产体系。中国的产业链完整,硝化棉产量大,性价更比高。实际上新疆优质长绒棉不太可能作为硝化棉,原因很简单,太贵了。硝化棉对长绒和短绒没有苛刻要求。硝化棉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是棉短绒,棉短绒是棉籽剥离棉花后的副产品,不光新疆有,中亚国家,美国等产棉国都有。
造成欧洲硝化棉发射药紧张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方面对出口硝化棉制品进行了控制和调整。俄乌战争爆发以后,中国收紧了炸药原材料和硝化棉的出口量,而且增加了世界棉花的进口量。对硝化棉的出口实行登记管制,对硝化棉的每一笔交易都要进行登记和溯源。
联合早报去年6月曾报道,中国向北方某国出口了一大批无烟发射药,能造8000万发弹药,主要接收厂家是巴尔瑙尔弹药厂。(这一条消息未经证实)
中国硝化棉出口的最大客户其实是美国和越南。中国以前对欧洲的硝化棉出口也没有新闻里写的那么夸张,每年只有不到2000吨。但这些硝化棉却占有了欧洲70%以上的份额,由此可见中国硝化棉的重要性。假设155毫米榴弹配6个重量为1公斤的发射药包,100万发炮弹需要发射药6000吨。这说明欧洲要想完成对乌克兰承诺的100万发炮弹的年产量,就一定要解决硝化棉来源问题。
目前俄乌冲突延宕两年有余,欧洲军火商援助乌克兰的炮弹产能捉襟见肘,于是对中国棉花的依赖成了他们“甩锅”的对象。据英国《金融时报》4月8日的报道,欧洲有超过七成的硝化棉依赖中国供应,出于对中国方面“卡脖子”风险的担忧,欧洲的防务企业正“尽可能多地采购以填补库存”,有些军火商已囤积了可供三年消耗的库存。
各种找补的因素都会被提出来,例如扩建生产线的投资,危险品物流体系的投资,原料供应链的投入。这种补贴,相当于一种国家背书,炮弹厂最担心的,是当产能扩大,达到巅峰以后,战争突然停止了,订单没有了,导致较大损失,因此就需要有国家兜底才行。
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负责安全和国防事务的负责人克里斯蒂安·莫林就此指出,硝化纤维素是一种比较“廉价化学产品”,过去欧洲根本不重视,长期以来都外包给中国等国进行生产。等到供应链中断或扩大产能时才发现欧洲自己已经没办法满足需求了。
莫林认为:“如果你想扩大弹药生产规模,这不仅仅涉及原材料,还涉及到建设新的弹药原材料生产基地,根据军工制造标准,扩建发射药工厂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六个月到两年的时间。”
归根结底,欧洲方面的嚷嚷是为了要钱,对欧盟要补贴。从供应链理论看,任何一种原料都无法威胁或遏制制造方,只是价钱和时间成本问题,欧洲当然能自己生产硝化棉,但这需要大量的基础投资和建设时间。而乌克兰的战场局势不妙,乌克兰很被动,毕竟形势不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