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天合储能孙伟:未来大储业务有望占比达九成推进耐高温电池等技术研发实现降本行业动态
时间: 2023-11-03 13:52:37 | 作者: 行业动态
今年,储能行业发展再次提速,随着各家厂商陆续发布300Ah+储能大电芯,“大储时代”轮廓愈加清晰。而工商业储能凭借更具优势的投入成本与开发灵活性,在峰谷价差同比扩大的上半年,也展现了火热的“反攻”势头,业内人士普遍认可将2023年定义为“工商储元年”。
市场形势变化之下,10月24日,天合光能(688599.SH)旗下储能板块天合储能发布搭载314Ah天合芯的新一代液冷储能系统Elementa2,同时发布了215KWh/372KW工商储解决方案Potentia蓝海。
天合储能总裁孙伟在接受财联社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天合储能现阶段专注于大储,未来可能会占业务量的90%,但与此同时,工商储产品从技术本源完全是从大储的技术覆盖过来的,未来应用端可以跟光伏结合。孙伟现场还就市场规划、成本控制、全产业链布局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并介绍了部分核心环节的研发情况。
储能是指将多余的能量以某种形式存储起来,以便在需要时将其转化回电能或别的形式的能量使用。形象来说,储能就像是“大充电宝”。而新能源转化过程中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以及电网的稳定性要求,使储能设备成为了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标配之一。
储能可分为大储(发电侧、电网侧)、中储(工商业)和小储(户用储能、便携式储能)。大储用于发电站或者电网侧,主要以集装箱式电池储能系统为主,工商业储能则是分布式储能系统在用户侧的典型应用,特点是距离分布式光伏电源端以及负荷中心较近。
据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储能分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9月份,中国新型储能累计招标115GWh,累计中标55.3GWh。高工产研高小兵在天合储能新品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3H1,全国己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GW/35.80GWh;2023H1新型储能新增装机约8.63GW/17.73GWh,接近历年累计装机总和。
业内人士表示,从迅速增加的行业数据分析来看,目前正处在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对于大储未来的发展,孙伟接受财联社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大储今后的方向一定是跟光伏、光储发电、光储一体耦合的应用方式,其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非常广。天合储能产品现在覆盖了大储、工商储、户储等核心领域,但现阶段在储能领域还是专注于大储,未来可能会占业务量的90%。
面对各家厂商推出的300Ah+储能大电芯的主流配置,天合储能新一代柔性液冷电池舱Elementa 2系统能量也由原先一代的3.727MWh提升至5.015MWh,采用的是自研自产的314Ah天合芯。
孙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目前储能电化学体系平台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一,在以磷酸铁锂为主的平台基础上,主要进行技术内部容量的迭代,为客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这款产品(Elementa 2)最重要的是单仓容量能达到5MWh,提升了用户整体投资经济性,极大地降低了包括后期场站建设、后期维护成本等各种成本。同时安全可靠依然是产品底线,天合储能通过技术努力优化了液冷系统,中间有隔热、阻隔的设计。”孙伟表示。
储能的商业模式始终是业内热门话题。相比靠租赁获得收入、需要建设用地的大储,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和场景应用潜力正在被更多人注意到。
根据《2023中国工商业储能发展白皮书》统计,2023年上半年,中国用户侧储能项目新增装机规模约138兆瓦,其类型主要是工商业储能。预计2023年中国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规模有望达到300至400兆瓦,到2025年末,中国工商业储能装机总量有望达到3.2吉瓦。
而据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2023年国内工商业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8吉瓦时,同比增长300%。
目前,工商业储能的核心收益方式是峰谷套利:即在低电价给储能系统充电,高电价储能系统放电,实现峰谷电价差套利。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随着峰谷价差持续拉大,分时电价机制完善,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大幅提升。
天合储能此次发布的215KWh/372KWh蓝海工商储解决方案Potentia蓝海,采用A级优质电芯,加强了安全保障。
孙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国内大储在市场占比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但目前其实是以政策端强制配储作为驱动。所以也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因)现在整个市场对价格非常敏感,产生了价格内卷。”
孙伟表示,现阶段工商储商业逻辑更契合市场。“我们很看好工商储,因为工商储是在相对更商业化的范畴之内,具有商业逻辑的产品。主要是通过电网高低波段价格峰谷套利实现盈利,从未来看,这是一个是合理的的、由市场主导的产品。”
与此同时,尽管大储业务是天合储能的主要发力点,但对于工商储产品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孙伟表示:“从技术本源来讲,(工商储)完全是从大储的技术覆盖过来的,所有技术都可以从大储去继承。而且未来应用端也可以跟光伏结合。比如做零碳产业园,自发自用,然后可以做电网的补充,也可以跟光伏融合。”
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很久以来,储能设备的成本是大规模应用的阻碍之一,哪一家公司产品性价比更高、为用户带来的投资经济学更高,更能赢得市场青睐。
而电池散热模块产生的成本压力是储能设备目前的焦点,现阶段行业内工商业储能制冷方式普遍是液冷,同时也有部分企业沿用风冷方案。
对此,孙伟表示,“电池散热问题一直是新能源推广中几个主体问题之一,对比液冷和风冷,前者热效果肯定更好。另外整体的电池柜和电池舱设计中,液冷不但散热效果好,而且会减少内部空间的占用,提高整柜和整箱内部空间的利用率。如果采用风冷,内部要预先设计一些空气流道,也会占用一部分箱内的空间,就会产生额外的成本。”
“今天发布的Elementa 2,包括之前的G1,已能做到液冷系统总体成本低于风冷。”孙伟表示。
在散热问题上,天合储能的技术方向是力求“一步到位”。今年5月份,天合储能曾对外公布了储能产品中的无空调系统的解决方案,耐高温锂电池方案路线受到关注。
孙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芯现在占了储能产品成本60%以上,在未来激烈竞争的产业博弈中,成本占比最高这部分一定是我们要着重关注的。从价值链去分析,天合首先是制造型企业,以电芯、电池仓、PCS等硬件为代表的产品,它在价值链中的毛利率、占比也最是高的,所以我们产业要围绕这块进行布局。”
“我们期望未来2-3年耐高温的电池、电芯可以尽快推向市场。工商业储,包括大储的电池柜和电池舱里推介无空调系统会从设计结构上就大幅度减少相关成本,然后通过电池耐高温的性能来减少对散热系统的依赖。”孙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