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脖子的不止芯片!国之重器工业之母——机床必须做大做强!
时间: 2024-03-01 17:38:29 | 作者: 典型案例
消息面上,近期财政部、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工业母机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通知》,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对满足条件的生产销售先进工业母机主机、关键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的工业母机企业,允许按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企业应纳增值税税额。
银河证券觉得,增值税抵扣政策优惠政策有望提升机床企业研发投入,增厚企业利润,推动国产机床高端化和国产替代进程。以通用机床和刀具为代表的顺周期通用设备板块有望在下半年启动,建议关注机床、刀具底部复苏机会。
机床,俗称工业之母,大多数都用在对金属或其他材料来加工,使之成为需要的零部件,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也被称作为工具机。在一般的机器制造中,机床负担机器制造工作总量的40%~60%,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石。机床的品种、质量和加工效率对其他制造装备产品的生产技术水平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机床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和规模是一个国家工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压舱石。
产业的核心是机床整机制造。根据机床协会分类,机床整机包含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型机床、木工机床和铸造机械。由于铸造机械范围广且技术跨度大,暂未纳入机床整机主题。按照移动控制方式,可将机床分为传统机床和数控机床。机床产业链包括上游机床零部件,中游机床整机制造商,下游机械制造业。
发展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18家国有机床企业,后因市场竞争力不足大多破产重组,2012年非公有制企业逆势增长,2018-2021年数控机床非公有制企业密集上市。
竞争格局:低端市场充分竞争,中高端市场寡头垄断,且高度依赖进口。全球十大机床企业,全被美日德占据。调研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机床行业产值为193.6亿美元,中国机床行业消费额为213.1亿美元,但国内主要机床企业机床业务营收未超过50亿,具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我国连续多年变成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作为基础工业支撑的机床产业需求也得以显著提升。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机床数控化率逐步的提升。2021年,中国金属加工机床数控化率达历史上最新的记录36.21%,同比增长11.2%。但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超70%的机床数控化率,我国数控化率提升空间仍然很大。
我国机床行业大而不强,国产在中低端机床已实现较好替代。但在航空航天、军工国防等关键领域的高端装备等高端市场,非常依赖进口的高端机床。据MIRDATABANK数据,外资在高端数控金属切削机床占据9成市场占有率。2022年中国五轴数字控制机床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6.65亿美元增长至9.29亿美元。
我国经济复苏形势将不断向好,伴随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机床等中高端产品需求有改善性需求支撑。
1)工业公司即将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2002年以来我国已经历五个完整库存周期,平均每轮40个月左右,中国工业企业或将于2024年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
2)机床更新需求和新增需求持续释放。2022年中国机床消费约271亿美元,同比增长13.5%。一般数控设备的更新周期在7-10年左右,2011-2014年是我国机床行业销售的上一轮高峰,因此2021年起机床行业迎来新一轮更新周期,同时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高景气度行业,为机床带来新的需求。
机床产业近年来获得政策全力支持,是高端制造业发展风险标。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陆续印发相关支持及规范政策,特别是针对数字控制机床等高精尖领域的相关指引,大力推动了数字控制机床的快速发展。
华安证券觉得,随着政策推动及国产厂商竞争力提升,进口替代持续加速,多因素助推下机床行业增速有望恢复,高端市场扩容及进口替代加速为国产高端数字控制机床厂商提供广阔空间。同时本土化、出口提升及更新周期的几重需求叠加,我国机床行业将迎来上升周期。
开源证券认为,我国高端机床与国际领先差距明显,加工中心尤其是在五轴等高端机床及核心零部件进口依赖度高,亟待国产突破。在技术升级、高端化举措下,我国机床有望逐步切入国际厂商的客户供应体系,实现国产替代。
机床ETF(159663)被动跟踪中证机床指数,涉及机床整机及数控系统、主轴、切削工具等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服务等领域,龙头股集中,前十大成分股权重达54%,包含了华工科技、大族激光、绿的谐波汇川技术、中航高科、厦门钨业、埃斯顿、江特电机等行业龙头股票。一键布局,分散个股风险的同时,也能分享基本面拐点、政策催化所带来的产业机会。
风险提示:1.本基金为股票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备选成份股,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属于中高风险(R4)品种,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2.本基金存在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信离、标的指数波动、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等主要风险。3.投入资金的人在投资本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件,并依据自己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最大限度地考虑自身的风险承担接受的能力,在懂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4.基金管理人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5.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基金份额上市交易价格波动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责。6.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干本基金没有风险。7.本产品由华夏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数据来源:ifind,华夏基金整理,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个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