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智科获99家机构调研:上半年机床类产品收入增长达到90% 产能利用率已基本饱和(附调研问答)
时间: 2024-07-08 16:11:44 | 作者: 典型案例
国盛智科9月2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1年9月1日接受99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QFII、保险公司、基金公司、海外机构、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答:202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9.02%,其中机床类产品收入增长达到90%,根本原因是市场需求旺盛,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数字控制机床类产品订单快速上升,产能提升拉动产量稳步提高,尤其是数字控制机床类产品销量增长。上半年公司数字控制机床类产品收入增长比例达到90.7%,数字控制机床类产品的销量增长达到93.8%,总体来看上半年数字控制机床类产品上升比例较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83.93%,根本原因是2021年公司更加坚定以数字控制机床为核心主业,数字控制机床业务收入增长,同时发挥产业链优势和有效运用内部资源,加大成本控制等方法提升效益。今年在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下,公司重点提出了“效率”和“创新”两个词,上半年公司管理层花了很大精力在提升效率和各方面成本控制上。所以公司今年上半年整体的效益提升也比较可观,也超额完成了公司制定的目标。同时今年上半年,公司在研发技术上逐步对产品系列及核心功能部件有了一些突破。在产品系列方面,围绕了一些针对性的行业产品做产品系列的布局,在核心功能部件的投入有所加大和加快。在市场方面,部署了一些空白区域市场,尤其是对去年研发的成熟量产机型做了全面布局,在今年上半年的业务中也有所体现。另外针对自动化生产线的布局,在今年上半年也解决了一些客户痛点方面和应用端的改进。尤其在产能提升方面,公司加快了中高档数字控制机床生产项目的项目建设。今年8月新工厂已经逐步搬迁,龙门生产线基本搬迁到位,并开始正式投产。上半年公司在原有产能基础上也做了一些资源整合,尤其是在装备部件这块,公司装备部件的收入规模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基本持平,但是营收占比是下降的,主要源于公司战略性削减钣焊件的外销规模,首先对于1000-2000万左右订单的客户,逐步消化后就不再去接新订单;其次对于大客户,仅留下了多年的战略合作伙伴赫斯基,对于卡特比勒的订单,预计做到三季度以后,之后不再接新的订单。在装备部件节省下来的产能一部分用于钣焊件内部的配套,围绕数字控制机床的产能进行提升。另一部分人力资源逐步分解出来进行内部整合,在新招人员基础上,让公司装备部件板块人员到机床板块进入各个岗位进行交叉培训,也是为我们数字控制机床产能扩张提前做准备。二季度开始有部分人员进入成熟机型的生产车间,例如小型立加的生产。
答:公司数字控制机床业务一直是按照中档和高档进行分类,目前高档机床占比在50%以上,今年因为立加占比也逐步上升,所以这两块目前占比差不多。细分来看,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中,大型龙门的占比也在逐步提升,尤其是五面体、中大型龙门占比较高,小型龙门在中档数字控制机床里的比例也在提升。总体来看上半年的龙门机床销量和去年全年对比增长较大,尤其是以大型龙门增长为主。从销售金额来看,立加和龙门目前收入比例差不多,加上自动化线亿左右,卧加和卧镗大概在6000万-7000万左右,加起来上半年数字控制机床类业务在4.7亿左右。装备部件没有增长,金额大概在7000万左右,但是占比减少。所以数字控制机床的收入比例会逐步上升,部件主要逐步以内供为主。
答:1)感恩回馈款,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开始销售的机器,Q2逐步上量,对公司产品、钣金批量化,机加工生产效率也有提升。2)这款机型性价比更高,设计功能较全,其他机型客户能定制或选配,我们跟供应商也是批量订货,议价能力更强,综合下来成本有优势,毛利率稳定。3)龙门爆款:公司龙门系列化也有整合,近期也会考虑小型龙门机型的爆款机,对公司批量化、模块化生产、机加工、装配效率有很大提升,也能摊销更多费用,对毛利率有较好的帮助。
答:下游主要还是三大块领域:机械设备、汽车和精密模具,现在还有新能源、工业阀门、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全年相比,汽车和精密模具类的占比分别都在20%左右。今年汽车和精密模具类占比下降三四个点,机械设备大概有超过40%的比例,我们把工程机械也归纳其中,工程机械(5%)剔除以后,也达到了40%,这块经营事物的规模较广,各类和设备有关的机械加工都分在机械设备领域。今年来看激光加工设施、轨道交通、光伏设备、锂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包装设备、检测设备等领域的增长较大。未来公司在巩固原有细致划分领域如精密模具的基础上,随机械设备行业的需求加大,包括投资类的产品加工领域的需求,公司也开始慢慢地进行新的细致划分领域应用的产品布局包括区域的布局。
答:航空航天领域今年在西安有所拓展并开始布局,市场需求较好,但因我们的收款模式(全款)决定了没有直接针对航天航空的终端大规模的公司,其实是针对上游的加工领域多一些,这块也是我们今明年的业务开拓重点之一。
答:公司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已经基本饱和,新厂区因为8月份开始搬迁,搬迁完成以后,9月份公司的老厂区车间还要重新进行产线的规划和布局。下一步公司重点是在新工厂龙门这块会做一些增量,龙门的增量逐步会在四季度反映出来。总体来讲,因为龙门的交货周期3-6个月不等,目前龙门订单按交货周期已经排满;立加上半年交货期达到3-4个月,目前交货周期在缩短,未来立加交货周期将会逐步控制在1-2个月交货,甚至更短。
答:内部产业链配套优势体现明显;规模化效应体现,成本管控力度;根据原材料库存情况、备货情况和订单匹配情况适当调整销售价格;龙门产品尤其是大型龙门产品销量提升,毛利率较高产品占比提升。
问:销售费用率提升的原因?答:根本原因是销售服务费的统计口径,去年同期我们做了一个冲减收入的口径,年度审计时对照真实的情况还是作为销售费用,今年上半年和去年年报口径一致,1500多万的销售服务费体现在了销售费用,去年上半年这部分实际发生大约700多万。另外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没开展会,今年上半年展会费用增加也较明显;同时今年业务量增长,销售人员薪资也有增加。
答:公司新的募投项目原定计划是明年释放50%的产能,后年完全达产。9月份公司龙门产品开始慢慢地到新厂区开始生产,到四季度会逐步增量,明年开始慢慢地放量。老的厂区搬迁以后,部分车间9月份也要逐步重新做改造和装潢,恒温车间设施按照新工厂的标准,公司会把卧加、卧镗放到新改造的车间生产;立加车间也会逐步调整规划,公司整体的产品生产布局会促进优化。
答:原钣焊件员工的转移:目前有几十名原钣焊件员工通过交叉培训,已确定进入成熟小机型的生产工序中,到四季度随着钣焊件业务进一步缩小规模,预计约有100多名员工向机床板块转移。新招聘员工:公司目前已招聘约100名新员工,但上半年新招聘的员工需要熟悉技能,人员增加的成果还没有完全显现。员工素质培训:人员培训周期,如果是后道工序,需要不到1年时间,而如果是机床装配等核心工序,需要2-3年以上的时间,并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逐步培养。
问:公司10年以上的工作人员有200多人,公司是怎么去激励、留住和培养这些人才?
答:公司从决策人开始就非常关心员工,今年年初董事长直接提出“要提升员工物质和精神的获得感”,要确保员工薪资待遇,给他们精神激励。首先,我们要给员工打造一个舒适的环境,比如我们的恒温车间,员工在这样的环境里相当于在办公的地方里差不多;其次,董事长经常说现在员工的收入还不够高,员工收入不提升的话,做所有的事情都是毫无意义的;再者,公司在合伙留人这块做得很到位,从我们还没有上市前的子公司就开始让员工持股。公司IPO期间到股改,又增加了一部分核心员工,有70名核心员工进入公司的两个持股平台。另外,公司规划了员工个人发展通道,职业路径清晰。此外公司在产品质量方面推行员工诚信自检的品质文化,每道工序不是仅仅靠检验员去检验,员工的自检就是靠员工自己的诚信。
答:公司上半年场地来看还是受限的,因为上半年新工厂还没有投产,是在原有场地进行增量。从人员来看,我们去年下半年就开始迅速招人,也新增了100多员工。数字控制机床产品,有了厂房和设备和场地,熟练的员工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从上游核心部件来说,目前供应链正常。核心部件有一部分是自制的,精密件、刀库等现在国内也有生产。如果要说限制产量的话,主要还是员工的熟练程度。
问:公司公告说有一部分设备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也说可以用自己现有的设备去做产能,公司现在具体有哪些设备受影响可以统计出来吗?下半年设备工艺会不会有所好转?
答:不是设备工艺的问题,是部分进货周期较长,即使没有疫情也要18个月左右的时间,没有延长很久。并且我们本来计划的也是明年释放50%产能,后年达产,进口设备并不影响我们产能的释放进度。原计划此项目是在9月8日要达到完全使用状态,出于谨慎和规范性的考虑,咱们进行了披露。实际整个项目是提前了一个月进行投产,并没有延期。
问:公司对上下游议价能力很强,回款非常优异。随着后面收入体量慢慢的变大,不一样的行业的客户慢慢的变多,后面会不会改变这种收款的方式呢?
答:公司目前不考虑改变目前这种稳健的收款方式。这种做法也说明了公司对生产的产品很有信心,即使出现售后问题我们也会负责维护。同时公司在供应链端,付款周期规范和正常,合作多年也从不欠款,公司经营了20多年从来没有供应商与我们有过欠款纠纷。这也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公司现金流好,能给供应商及时付款,供应商对公司也更加信任,也愿意给我们更好的价格,公司的采购端的议价能力就更强;同时交货周期更快,所以公司在供应链端也是非常有优势。
问:公司毛利率、净利率都很高,随着规模效应的显现,净利润率是否会继续改善?
答:二季度净利率高(高于19%)是一方面因为有理财在二季度末结息,正常我们的净利率都在15-17%。随着规模效应,净利率会有提升空间。公司产品的综合毛利率包含了钣焊件业务,钣焊件对外的利润率非常高的,随着这块业务对外销售减少,加大内部供应对公司的利润率也会有一定的提升。我们不排除未来产业链还会进行拓展,或继续投入进行铸件的产能扩大,铸件和钣焊件占比达到20-45%,龙门要达到45%,大型机床铸件、钣焊件等如自供优势更大,因为铸件、钣焊件占比更大。
答:丝杆线轨都是外采的,机械主轴也是外采的,国内和台湾等多个品牌,数控系统也有长期合作品牌。功能部件来看,全自动直角部件我们实现用户需求,今年基本达到100%,除非客户真正的需求指定品牌。
问:行业的景气度以及近期工业母机概念政策的理解?认为成为机床龙头的要素有哪些?
答:行业景气度是一个点,我们细分领域越来越看到,机械设备占比加速,我们本身机床行业、刀具行业、激光切割机行业、锂电设备行业订单都在增长,模具和汽车略微下来,机械设备领域在增长,整个市场规模比较大,需求比较多;企业端看,我们既定的目标,未来两年我们市占率、产品规划、产能目标都很明确,我们会主动将数字控制机床主业达到既定目标,会集聚力量到数字控制机床板块。江苏近段时间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尤其我们这块的企业很支持,产业集群在规划,南通政府成立了智能装备的联盟,包括工信部对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扶持,当然政策是锦上添花,工业母机放在芯片之前是对的,芯片造不出来是因为光刻机做不好,光刻机为什么做不好,是因为光刻机零部件没有高精密的机床加工,工业母机是制造强国的象征,工业母机也是反映经济的晴雨表。我们大家都认为,做好数字控制机床,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尤其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企业内形成无形的品质文化,做好做精每一个产品,替代进口,走出国门。机床行业是需要积累沉淀的。纵观世界一流的机床企业大部分都已走过百年,几乎所有顶级的机床企业都拥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国盛经历了四代人的传承,从祖辈开始,沿着机床产业链研究了近百年,但线年。公司以精密钣焊件为切入点,通过与一流企业合作,及时跟进、掌握高端装备部件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并将其扩展应用于自身数字控制机床等产品的研发、生产的全部过程,积累研发和管理经验。未来,仍将坚定以数字控制机床为核心主业,将部分装备部件产能逐步用于数字控制机床的生产,提升数字控制机床产能和市场竞争力。核心技术是无法通过模仿学到的,必须依靠自身的研发和创新,自主攻关是唯一出路。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在研发技术和新品开发方面的投入,在关键技术领域进行深度钻研。同时,要贴近下游终端应用领域,提高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服务能力。机床行业除了需要高级研发工程师外,更需要一批优秀的应用型人才,而后者需要5-10年的培养周期。如何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国家和企业双方面共同发力。国家教育体制需努力提升应用型高校的办学水平,培养更多能适应工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师、尊重高级工匠的社会氛围。企业要慢慢地增加团队建设,提升员工的物质和精神获得感,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技能评级晋升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钻研技术与工艺。同时,企业要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减少浪费,提升盈利能力。国内工业母机有几家在做,时间不长、起步较晚,六七十年代日本跟我们差不多,但是马扎克他们经历了百年,做到50多亿美金的体量。中国数字控制机床企业的成长更需要加快一些,关键在中国的数控机床的供应链和生态链,主机厂、功能部件厂家、前端产业链需要好的生态链,我们也希望所有部件的国产化,现阶段我们大家都希望用最好的资源做更好的产品。未来中国机床的产业链、生态链建起来,能出来一批尤其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龙头,或者细分领域冠军的企业,国盛定位在行业中有序竞争,我们不比较国内同行,以国际企业为标杆看差距,稳健经营,不考虑太多外界的影响,做一个值得尊重的企业;
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围绕客户的定制化需求,通过研发技术、方案设计、核心部件研制、软件二次开发与优化、系统集成、安装调试、售后技术上的支持等,提供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基本的产品是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中档数字控制机床、数字控制机床、PET瓶胚智能单元、焊接生产线及单元、装备部件。公司在2014、2015、2016年连续三年被协会评定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三十强”。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