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圣泉集团:吃干榨净小秸秆 绿色发展大创新
时间: 2024-06-21 02:01:37 | 作者: 新闻动态
2020年2月5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发布,提出要“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明显问题,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在此前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到秸秆综合利用问题,秸秆综合利用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
据8月28日《山东新闻联播》消息,8月23日至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江苏、山东检查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情况。
山东圣泉新材料有限公司,是济南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检查组了解到,企业认真履行主体责任,与当地政府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定期监测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针对有机溶剂、危险废物、污水等会造成土壤污染的风险,积极采取防渗防腐蚀措施,有很大效果预防土壤污染。
对于企业的防治措施,检查组一行表示肯定。企业在创新发展的同时,加大环境保护投入,采取全过程防控措施,严格处理污染排放,最大限度避免土壤污染。希望在目前的基础上,一如既往地坚持到底,做到污染“滴水不漏”。
在圣泉集团厂区,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听取了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党组书记侯翠荣对济南市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调研情况汇报,仔细地了解并询问了现场钻土打孔、取样管取土样、地下水取样情况。唐一林董事长汇报了圣泉集团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据公开资料显示,全世界秸秆年产量约29亿吨,中国的秸秆年产量约9亿吨,占世界总量的20%--30%,其中粮食作物的秸秆占总量的89%。在秸秆利用方面,初步形成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并举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
秸秆得不到有效利用,就是农业固废物;如果得到一定效果利用,就是一种丰富的资源。我国是农业大国,各类秸秆产量丰富,但秸秆利用水平一直不高,以焚烧、还田、饲料化等简单利用为主。随着生态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和推进,秸秆处理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圣泉集团深耕秸秆综合利用40年,有效解决农村植物秸秆焚烧或随意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早在2017年,圣泉便已晋升工信部的“全国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济南圣泉集团作为全国22家、山东省4家化工企业之一入围该榜单。这是圣泉集团30多年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的丰厚回报。
圣泉集团2019年研发出“圣泉法”秸秆精炼一体化绿色技术。新技术工艺无污染物排放,绿色环保、高效率节约能源,解决了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难以高效分离的全球性难题,真正将秸秆“吃干榨净”,可通过秸秆生产上百种产品,实现生物质化工、石油化学工业、煤化工的并驾齐驱。
圣泉集团自成立之初,便与秸秆结下了不解之缘。公司前身——成立于1979年的刁镇糠醛厂,便是用玉米芯生产糠醛。但糠醛的技术上的含金量较低,竞争非常激烈。怎么样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提高经济效益?
圣泉集团坚定走系列化深加工之路,打造出一条“糠醛—糠醇—呋喃树脂”产品链,极大提高了商品市场竞争力,也使圣泉集团跳出激烈的、低端的糠醛市场之间的竞争,实现了产业升级。以呋喃树脂为代表的的铸造辅助材料成为圣泉集团主导产业之一,产品出口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圣泉集团成为全世界大型的呋喃树脂供应商。这一产业链的成功,也为圣泉集团秸秆综合利用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实现秸秆高值化利用,是圣泉集团多年的不懈追求。用秸秆生产一种产品是简单的并不困难,难的是如何把秸秆中三个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级提取并加以利用。做不到这一点,就只能利用其中一种组分,其余的作为废渣处理掉。“糠醛—糠醇—呋喃树脂”的成功,只是使得秸秆半纤维素得到利用,而纤维素、木质素并没有利用起来。经过研究,秸秆中的木质素经过加工后能代替苯酚,作为公司另一种基本的产品——酚醛树脂的原材料,如果能从秸秆中大量提取木质素,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为此,圣泉集团组织专业力量研究从秸秆中提取木质素。随着研究的深入,技术人员大胆设想:在生产木质素的同时,能不能得到纯净的纤维素?
经过数年的科研攻关,难题被成功解决,糠醛“两步法”生产的基本工艺在圣泉集团诞生,圣泉集团拥有了分离、利用秸秆半纤维素、纤维素、本质素三种成分的先进的技术。2012年,圣泉集团利用第一代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建设的项目建成投产,这标志着圣泉集团在秸秆综合利用领域的探索取得重大突破。
圣泉集团并没有停下秸秆综合利用的探索,而是与中科院化学所、中科院理化所、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攻关,终于在2019年研发成功“圣泉法”秸秆精炼一体化绿色技术。该工艺是一个真正具有国际水平的原始创新性技术,整一个流程无污染物排放,绿色环保,高效率节约能源,解决了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难以高效分离的全球性难题,可通过秸秆生产上百种产品。
产出的纤维素,生产纸浆、纤维用溶解浆、纳米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质石墨烯等;半纤维素,既可生产糠醛,又可生产木糖,公司已成为全世界大型的L-阿拉伯糖生产基地和亚洲大型的木糖生产基地;高活性木质素,可生产沥青乳化剂、染料分散剂、可降解塑料袋、木香树脂、军用航空煤油等;其余活性不高的木质素作为燃料发电,剩余灰分可生产有机钾肥,真正将秸秆“吃干榨净”,实现生物质化工、石油化学工业、煤化工的并驾齐驱。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结果出炉,济南圣泉集团子公司——山东圣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浅色苯酚芳烷基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斩获银奖。本次评选从2400余项目中评选出30个金奖项目和58个银奖项目。山东民企与全国科研院所等大咖并肩跑进科学技术创新“第一梯队”,令人眼前一亮。
此前,圣泉集团已入围《中国企业专利500强榜单》,位列第59位。该榜单采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企业专利数量、同族度、专利度、独权度等9个指标进行评价得出。
目前,圣泉秸秆精炼一体化绿色技术,已申报发明专利245项,其中109项已取得授权,并已展开全国布局。项目落地将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将有效解决农村植物秸秆焚烧或随意堆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成为建设美丽乡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践。
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介绍,集团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圣泉公司文化重视创新,宽容失败,战略发展目标既高瞻远瞩又贴近市场。
“老企业有颗创新的心,科研人员在圣泉集团所占比例高达10%左右,科研年投入占据营业收入的5%左右。”一切都是创新带来的,创新是圣泉集团发展的灵魂。圣泉集团建有同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下设十余个专业研究所、四个研究院、拥有科研人员400余名;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山东省院士工作站等多个科研平台;与清华大学、中科院、山东大学等2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组建了拥有近30位世界级专家的国际团队,初步构建起立体化融合创新体系,每年研发费用投入近3亿元。雄厚的创新实力,为圣泉集团生物质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创新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不断失败、积累的过程。圣泉的秸秆综合利用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2012年第一代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投产后,好景不长,因为整套工艺是圣泉集团自己摸索出来的,并无先例可循,项目运行后因商品市场原因、工艺不够完善等原因,项目被迫停产,对公司发展造成极大影响。面对巨大损失,公司没有处罚任何人。对待创新失败,圣泉集团坚持“四不”政策,即不批评、不追究、不问责、不影响当年的工资和奖金分配。对创新失败的失败,充分激发出员工的创新热情,让圣泉集团在生物质综合利用的创新之路上不懈前行。
创新的目的是为满足市场需求,也只有贴近市场的创新才能够成功。圣泉集团利用秸秆半纤维素生产糠醛并一进步生产呋喃树脂,成为全世界大型的呋喃树脂供应商;生产木糖和L-阿拉伯糖,成为亚洲大型的木糖生产基地和全球大型的L-阿拉伯糖生产基地;生产木质素染料分散剂,成为亚洲大型的木质素染料分散剂生产企业……这一些产品成为生物质综合利用的明星产品,这一些产品从数百个产品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贴近市场和客户需求。
唐一林表示,我们肯定不负嘱托,加快创新,深耕秸秆综合利用,既有效解决农村植物秸秆焚烧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真正成为全世界生物质综合利用领域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