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四链”融通 校企合力 锻造培育工程创新人才
时间: 2024-07-08 16:09:14 | 作者: 料仓放料
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秀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挑战。就石油工业来说,面对炼油、高端化学品研发、绿色低碳转型等,对基础扎实、专业精深、工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作为高等学府,为推动炼油向化工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助力山东建设化工强省需求,2019年,联合山东能源、万华化学等5家行业头部企业,以高端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为基础,成立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产业学院。充分的利用学校石化学科特色教育链、人才链优势和山东省化工产业链、创新链优势,通过深化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运行机制,构筑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构建本硕博全层次工程创新型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创新工程实践教学模式,进阶提升学生工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形成“四链”有效融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校企协同建设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产业学院育人平台。企业出资9500万元共建32550平方米的山能新能源大厦,强化建设工科化学教学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中心和虚拟仿线个国家水平校内实训教学平台;以产业资源为依托,将企业先进的实验、生产设施进行“虚拟单元化”整合,并与学校的科学技术创新、资源对接,建设了共计51400平方米条件完备的5大企业实践基地。共建企业还从衣、食、住、行各方面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年接待高校师生实训人数不少于1000人次,有效补充了教育链资源。
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共建面向创新链的高端实验室。校企联合投资近2亿元建设高端化工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建立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联合建设7个协同创新平台。一方面为学生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培养创造了优良的环境,推动学校技术的产业化;另一方面,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领域基础理论、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的科学技术创新基地,助推人才创新创业、产业链转型升级。
学院实行学科、专业、学位点一体化建设,强化人才教育培训顶层设计,开展本硕博贯通培养,形成本科“3+1”—专硕“1+2”—专博“3+1”全层次人才链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在“卓越计划”10年试点改革基础上,围绕高端化工全产业链、创新链需求,将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理念和知识需求引入核心课程和教材体系,实施1年企业工程实践训练计划,重构“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的本科人才教育培训方案。在此基础上,面向高端化工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需求,创新设计全层次培养方案,贯通本硕博阶段培养要求,系统构建长程梯度式“科研训练计划”和“工程训练计划”,将校内外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和工程问题转化为学生科研课题,着力培养急需的高层次高端化工人才。
构建产学研用深层次地融合的“五协同”育人模式。紧密围绕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工程创新人才教育培训需求,校企多方主体协同确定人才教育培训目标、协同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协同打造工程教育团队、协同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协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强化研发和工程设计能力培养。
引企入教,强化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按照生师比不高于10∶1配置师资队伍,实现全程小班化项目式教学;建立企业导师细化选聘细则,规范其任教路径,企业教师占比51%,实现产业链、教育链队伍优势互补及同频共振。
以系统提升人才链工程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为目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设综合实验课程,构建基础—设计—综合—创新“四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从知识验证、实验设计、综合能力培养,到创新精神树立,层层强化,培养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增设工程实训课程,完善认识—生产—仿真—实训—创新创业“五位一体”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校内外互补,创新项目和竞赛“双轮”驱动,逐步提升工程实践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工程设计类课程实施协同教学,以竞赛为抓手,工程设计教学体系实现各环节项目共享,在培养期内针对一个工程建设项目系统提升工程设计能力。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全面面向产业链和创新链问题,多学科教师、企业专家与学生组成联合团队,打破学科壁垒,激发创新动力,提升创新性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协同创新能力。
经过5年的改革实践,基于产业学院的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实力明显地增强,化工专业入选为国家有关部门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助推学院内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建设的教学资源与国内39所高校实现共享,专业建设案例获2022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校企实践基地获评山东省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工程和科研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明显地增强,学生毕业设计质量逐年提高,学生获得校级以上学科竞赛等奖项达91项;毕业生就业、升学竞争力显著地增强,就业率达95%,学生到共建企业就业人数逐年提升。毕业生在职业精神、适应能力、工程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色,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专业方面技术能力优秀、实践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深受有名的公司欢迎。
通过建立产业学院,大学(华东)在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充分调动行业公司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实现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双向赋能、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