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全球仅3国能造俄罗斯拒绝中方请求我国一怒之下冲至世界领先
时间: 2025-11-08 23:07:37 | 作者: 输送机械
如果你关注新闻,最近中国的大飞机C919常常会出现在各种报道中。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了让国产大飞机能够真正飞上蓝天,我们曾经为了一台关键的设备付出了整整三十年的努力,因为它曾经让我们陷入了“卡脖子”的困境。
这个故事要从建国初期开始。当时,中国正在努力发展重工业,尤其是飞机和军舰的制造,但是我们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大型锻件的制造。
简单来说,像发动机曲轴、核反应堆外壳等关键零件,一定要通过万吨级水压机反复挤压才能成型。即使钢材再好,没有这台设备,钢材也只能堆积在厂房里,毫无用处。
当时,全世界只有19台万吨级水压机,而且这些设备都被少数国家视为珍宝,严控。1957年,中国派遣了一支代表团前往俄罗斯,希望用高价购买一台万吨级水压机。但是,俄罗斯根本就没有犹豫,直接拒绝了我们的请求:“6000吨以上的设备,已经实施技术封锁,你们想都别想!”
更让人愤怒的是,俄罗斯提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加工锻件,但实际上他们的真实意图是想通过加工这些零件,获取我们在造飞机和军舰方面的进展情况。
这番屈辱让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沈鸿感到愤慨。1954年,他曾到俄罗斯参观,亲眼看到他们的万吨水压机,这让他暗下决心:“我们要自己制造,不再依赖别人!”
1958年5月22日,沈鸿写了一封直接了当的信件:“我们一年半内就能造出万吨水压机,虽然质量可能稍差,但用十年也能保证。”这封信当天就得到了批准,任务交给了江南造船厂。
然而,真正开始制造之后,大家才意识到这个任务的艰巨性。最大的难题是制作18米长的立柱。国外用整根80吨的钢锭来浇铸,而我们根本没办法做到这么大的铸造。
于是,工程团队想出了一个简便的方法——用纸片和竹竿做模型,前后尝试了15种方案,最终推翻了其中14种。
在焊接车间,还要解决一项高难度的技术——“电渣焊”。中国的工程师邹积铎曾向苏联专家请教,结果被轻蔑地回应:“这个太难了,你们学不会的。”
这番话反而激发了中国工程师们的斗志。在试验过程中,几次熔渣泄漏险些引发事故,但工人们毫不犹豫,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泄漏口。
几个月后,当八段钢筒成功焊接成一根18米的立柱时,连苏联专家都惊讶地竖起了大拇指:“这真是一个奇迹!”
然而,挑战并没结束。当时,全球只有美国、俄罗斯和法国能制造4万吨级以上的模锻压机。中国的工程师们决定再接再厉,誓言制造出更强大的模锻压机。
经过不懈的努力,2012年4月1日,8万吨级模锻压机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试车。现场的一位老工程师激动得哽咽着说:“我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十年的努力和付出,换来了今天的成功。曾经对我们不屑一顾的外国企业,现在却纷纷排队购买我们生产的零件——比如波音787、空客A320的起落架上,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的标志。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