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匠心守艺 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17)
时间: 2025-10-30 10:51:38 | 作者: 炼钢设备
从业30年,师从父亲陈启国。其作品融合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尤擅佛像与艺术瓷器,代表作《青瓷观音像》《自在观音》等获国家级金奖7项,并被故宫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馆等收藏。2011年创办宝瓷斋工艺陶瓷厂,2018年成立土龙泉青瓷研究所,系统传承青瓷技艺,培养新生代匠人。出版专著《翠色天成》,发表多篇学术论文,长期担任高校客座教授,推动仙游青瓷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
![]()
青瓷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古时福建一些窑口生产的仿龙泉青瓷,被称为“土龙泉”。青瓷茶具、耳环、戒指、项链、手串……如今,仙游青瓷不局限于人物塑像,而是打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逐步实现个性化定制,打开全新的市场出路。2022年,仙游县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仙游县陶瓷历史悠远长久,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4000年前,就有先民在县境内从事手工制陶业,至今可考宋元明古窑址6处。仙游县园庄土楼村的溪尾山上,曾采集到网纹、方格纹的软陶壶、陶罐等,经考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宋元时期,仙游县的制瓷业已达一定规模,有碗、盘、杯、洗、碟、罐等日用器,与同时代的龙泉窑、景德镇等名窑相比,工艺上更注重简便易行的技术措施,大力追求商品数量的倾向,满足县内居民的日常用瓷,同时出口埃及、波斯、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地区。
![]()
![]()
从业21年,师从陈金辉。坚持古法制香,其作品获2014上海香博会金奖,并被选为第五届世界佛教论坛官方香礼。2014年创办香魁工艺有限公司,2020年抗疫期间捐赠价值百万的天然驱秽香,获人民日报专题报道,香品被北京民俗博物馆永久收藏。2021年香魁品牌成为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唯一入选香企。投资建设“中国香博园”,带徒16名。多次参与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等节目录制。
![]()
仙游制香产业历史悠远长久,传统香制作技艺(仙游枫髓香制作技艺)以植物为原料,尤以枫髓为重要原料,纯手工制作,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外观朴实、香气纯正,深受消费者喜爱。2022年1月,仙游枫髓香制作技艺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枫髓香制作技艺根据宋代“陈氏香谱”演变而来,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枫髓学名“枫香脂”,是枫香树受伤后分泌出的油脂。枫髓呈透明状,奇香无比,是传统中药材和重要香料,宋代《香谱》称之为“白胶香”。
![]()
![]()
从业25年,师从父亲蔡唯男。精通古琴选材、火斫、髹漆等传统工艺,坚持古法斫琴,注重音质与意境的完美结合,其作品《凤势式古琴》获全国“金凤凰”金奖。2017年参加中国音乐学院古琴制作研修班,2021年参加清华大学漆艺研修班进修。建立多个传习基地,带徒陈鑫、林志霞等人。热情参加各级非遗展览,与高校合作建立实践基地,推动古琴技艺的活态传承。
![]()
古人说:“乐者,心之动也。”音乐是心绪情感的流淌,而琴音,则是其中最优雅的。一张上乘古琴的诞生,要经历长时间的磨砺和沉淀。
![]()
蔡氏的古琴制作技艺独特之处在于火斫法。火斫便是用火仔细地烘烤琴木需要掏空的地方,再将烧焦的部分凿掉,慢慢雕琢出琴的腹腔。火斫非常考验斫琴师对火候、力道等的把握。而经过火的烘烤,琴木质地更加紧密结实,不易变形开裂。除此之外,选木、开料、切形、合板、披布、披灰、上漆、调弦……从一块老木材到琴音悠扬深沉的古琴,工序极其繁琐复杂,耗时耗力。
![]()
![]()
从业35年,师从吴文发。红桔塔制作技艺以新鲜红桔为材料,通过传统工艺垒砌成塔状祭品,大多数都用在祭祀唐代传奇妃子“梅妃”,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吴黎辉精通红桔塔选桔、搭建、固定等全套工艺,能制作高达6米的15座红桔塔。成功组织策划十余场大型春祭活动,筹建红桔塔制作传习所,带徒二十余名。
![]()
正月初三,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的村民们便纷纷赶往村里的浦口宫,准备开春的第一件“大事”——垒桔塔。这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元宵习俗,每到这天,全村都会出动,在浦口宫主殿梅妃像前垒起15座数米高的桔塔,祈愿来年吉祥平安、红红火火。2022年,黄石浦口宫红桔塔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浦口宫中雕梁画栋、繁美精致的建筑与红火的桔塔交相辉映,殿外孩子们呼朋引伴,在人群中奔跑穿梭,“春节限定”的民俗表演在锣鼓声和欢呼声中迎来一轮又一轮高潮。千百年来,朴实的江东人民就是这样,把对未来的美好祈愿浓缩进一个个小小的红桔中,垒上一层又一层桔塔,热热闹闹地迎接一个又一个新年。
![]()
![]()
从业34年,师从伯父叶仙芬、父亲叶仙景,系统掌握熔金、锻打、鎏金、镶嵌等核心技艺。1995年起在多地开设金店,2010年创办莆田市柯伊诺尔珠宝,推动传统技艺现代化,获12项国家专利。2017年在莆田建立黄金珠宝博物馆,珍藏八百余件传统工具与作品,免费对外开放。2024年牵头成立北高非遗打金培训基地,探索产学研结合传承模式。致力于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推动莆田细金工艺走向国际。
![]()
莆田市荔城区是“金匠之乡”“首饰之乡”“珠宝之乡”,先后被授予“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中国黄金珠宝首饰之乡”等国字号招牌,黄金珠宝产业底蕴深厚、技艺精湛、声名远播,是荔城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2022年1月,莆田黄金首饰制作技艺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莆田金雕的核心技艺包括制模、铸型、打片、雕花、抛光等一系列工艺,共有十九道工序。它历史久远,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深入了解我国民间传统文化和探索人类文明轨迹有着非常宝贵的价值。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积累,莆田金雕工艺已形成了非常高超的工艺技巧,对于后人传承和应用有很高的实用收藏价值。
![]()
![]()
从业46年,师从父亲童锦根。16岁起挑担游走长汀、四堡等地为乡民打制锡器,29岁起专注锡艺创作,开设门店。精通熔锡、锻打、雕刻等全套工艺,作品涵盖茶壶、烛台、香炉等实用器与艺术品,被清流县博物馆、三明市博物馆及省外机构收藏。创办长校打锡研习所。2022年登上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积极推动锡艺与客家文化融合,热情参加文旅推广。
![]()
8月16日下午,“2025新疆舌尖上的丝绸之路美食节暨昌吉州美食文化旅游节”在昌吉州盛大启幕。作为福建省重点推荐项目,三明市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清流长校打锡技艺”在“丝路同源 山海交响”非遗援疆展区精彩亮相,向新疆各族群众展现了三明客家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
客家人对锡制器皿情有独钟,最常用的日用锡器有酒壶、酒海、暖壶、油壶等。清流长校打锡技艺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每一件锡器都需经历熔锡、压片、裁剪、焊接等十余道复杂工序,最终呈现的龙凤壶、冠豸山壶等作品既实用又极具艺术价值。
![]()
![]()
从业59年,师从父亲林发炳。精通“吞气吹火”、錾刻、鎏金等二十余道古法工序。其作品以唐明清宫廷器型为范本,代表作为《银鎏金熏香炉》《刘海戏金蟾》等,获韩国清州国际手工艺双年展等国内外奖项三十余项,作品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三明市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多次亮相央视《匠人匠心》等节目。设立非遗传习所及工坊,出版《林祥康金银器作品集》,通过线上线下平台推广技艺。
![]()
金银器是指以金、银等贵重金属为原材料,结合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构思,通过精湛巧妙的制作流程与工艺加工生产出的一种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华丽工艺品。三明市三元区的宫廷金银器制作流程与工艺传自清朝道光末年,由金银器造办处工匠林弥莲以家族言传身教的方式代代相传。2021年12月,宫廷金银器制作流程与工艺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宫廷金银器制作流程与工艺集传统技艺之大成,不仅蕴含范铸、锤、焊接、点翠等精湛技术,并综合突起、陷起、阴浅、阳浅、镂空等各种手法,代表中国古代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
![]()
从业22年,师从茅毅。克服生漆过敏后潜心学艺,完整掌握选材、挖槽、裹麻上漆等百余道工序。其作品形制古朴、音韵清远,18张作品入藏三明学院,26张作品被永安市文化馆收藏,代表作被福建省海峡艺术馆收藏。设立斫制基地,建立古琴文化康养园,获评“福建最美文化公共新空间”。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国际文化交流等活动,先后赴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展演。参加2023年中国客家非遗大会、2024年福建卫视古琴专题节目等宣传展示活动。
![]()
古琴,位于“八音之首”,是我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斫制技艺与古琴艺术相伴相生,是对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其工艺之繁、过程之艰,不可尽数。2022年1月,古琴斫制技艺(三明)入选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制作古琴的技艺大致包括木料选材、外观造型、槽腹结构、琴胚裱布等十几道具体流程,细数近百道工序,进行数百次的精雕细琢,耗时长,工序杂,非常人所能坚持,也是现今匠人少的原因。运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古琴,融木工艺术、雕刻艺术、漆画艺术于一身,具备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
![]()
从业21年,师从父亲赖庆发。精通烧锻、淬火、镂刻等二十余道工序,创新滴水岩淬火、铐蓝烙花等工艺。其作品融合福文化元素,《百福剑》获福建文创设计大赛优秀奖,《“闽王”斩妖魔佑中华烙花剑》获福建省工艺美术金奖。拥有10项国家专利。作品被福建省艺术馆等收藏。建立综合生产基地,热情参加非遗展示交流等活动,获“三明工匠”“福建省工艺美术名人”等荣誉称号。
![]()
6月2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在福州圆满落幕。博览会中,宝剑锻造技艺(明溪)作品《闽王宝剑》等荣获百鹤新锐奖。宝剑锻造技艺(明溪)采用传统锻造技艺和先进冶金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精心冶铸宝剑,使失传多年的闽王宝剑制作技艺重放光彩。
![]()
明溪县雪峰山是“闽王牌”宝剑系列的铸造之地,宝剑厂选取优质钢材,引来雪峰山涧的清泉,采用传统锻造技艺和先进冶金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精心冶铸。“闽王牌”宝剑系列新产品规格多样,造型不一,长短兼备,单双俱全,轻重有别,刚柔并济,青光逼人,可作镇宅之宝,被誉为明溪“三宝”之一。
